分析设备

保标招标 > 分析设备 > 招标信息 > 2024年环境监测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

2024年环境监测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

· 2025-02-27

#导读#


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环境监测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仪器专业委员会王雪娇、范蕴非、韩香玉、王雪召、迟颖、郭炜。

2024年行业评述


01


01

#主要政策#

1月19日,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的通知(环大气〔2024〕5号),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综合采取税收、价格、金融、环保等政策,多措并举推进实施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提升行业全工序、全流程大气污染治理水平,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3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意见提出新时期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3月13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环监测〔2024〕17号)的通知,意见提出,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目标,以科学客观权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宗旨,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速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筑牢高质量监测数据根基,强化高效能监测管理,实现高水平业务支撑,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监测力量,为新时代下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4月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排污许可管理办法》(部令 第32号),管理办法的发布是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持续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对于规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审批工作程序、全面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强化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月30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通知提出2024-2025年节能降碳的总体要求及十项重点任务,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11月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部令 第35号),办法对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程序、权限、监测监管等做出了具体规定,是深化入河排污口设置和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长效监管机制的重要文件,有利于加快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质量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绿色发展,保护和建设美丽河湖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改革工作,明确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排污口监督管理规定及技术规范。


11月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环环评〔2024〕79号),排污许可制度作为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的核心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改革举措,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生态环境部共发布《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氨、硫化氢)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1393-2024)、《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氨、硫化氢)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1394-2024)、《水质铜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1400-2024)、《水质镍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1401-2024)、《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和氯化氢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1403-2024)、《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选址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要求》(HJ 915.1-2024)等31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包括11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7项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3项生态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技术要求。

02

#行业发展#

(1)仪器装备数智化发展


①智慧站房与智能设备:通过智能改造站房和设备更新升级,实现设备运维和质控的自动化。


站房环境感知和控制智能化:通过加装温湿度、标气泄漏检测、AI视频监控等智能感知设备,实现设备运行环境、运维人员异常行为等智能识别,有效提高运维质量。


站房设备远程自动质控、维护:通过加装电流、阀门、液位传感器等实现自动质控、自动清洗、自动诊断、自动巡检;甚至自动更换部分耗材部件,有效降低人为干扰。


②地表水智能无人采样:采用无人机采样、岸边无人采样站等技术手段,有效提高采样效率和数据质量。


无人机搭载采样器、监测设备等,能够灵活应对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


岸边无人采样站通过集成采水设施、采样瓶等,实现定深、定量采样,常规五参数实时监测上传。


③地表水智能分析实验室:是一种将实验室分析方法和自动分析仪器设备相结合,实现环境样品分析全流程自动化的新型实验装备。具备大幅提升分析能力、测试效率及数据质量的显著优势,目前已在我国10余个省市、多个行业开展应用。


(2)仪器装备技防造假能力增强


①仪器设备技术防范数据造假能力提升


仪器重要参数采集上传:针对各类仪器,全面识别直接或间接影响仪器测量数据准确性的参数,如浓度修正斜率、截距、消解温度、样气湿度等,甚至操作日志、人员记录等,实现实时采集上传。


工控机与数采仪在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中的角色调整:进一步限制工控机的使用与功能,严防后门或漏洞;增强数采仪的技防造假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如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关键参数修改限制与留痕、与站房门禁和监控联动等,有效防范数据传输造假。


②污染源监测设备技防措施要求


手工现场监测设备:增加北斗定位、网络授时、数据参数直联直采等功能,开发监测报告及记录合规性智能识别和数据信息防伪功能,推动实现现场活动可视、设备时空可溯、监测过程可控、样品轨迹可追。


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实现相关设备参数和运行状态动态获取,异常数据线索和违规运维行为智能识别;同时,加强自动运维、智能诊断、智能审核等功能的应用,减少人工运维干预。


(3)温室气体监测方面


双碳监测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统筹融合


尊贵的用户您好,以上正文后半部分为隐藏内容,完整详情请咨询客服:18995537323(同微信)

更多商机详见官网:https://www.gov-bid.com/ <-------点击跳转至官网

文章推荐:

电仪类-电仪备件-浊度测定仪主板-共1项采购 现场联系人:详见物料清单备注一栏

2024年环境监测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梅河口市分公司消防设施改造项目(二次)竞争性磋商公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省本级主管单位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项目执行情况公告

更多商机查看,下载保标APP

扫码关注小程序,获取商机更容易